本報記者 袁藝 實習生 吳靜怡
姑蘇城南,錦南巷,有一座校園鬧中取靜,兼具現代氣息和蘇式文化特色。這就是蘇州市南環實驗中學校(以下簡稱“南環實中”)。以“打造百姓家門口的好學校、推進優質教育資源均衡發展”為宗旨,學校秉承“學會堅守,學會改變”的校訓,堅持全面發展的育人觀,倡導“讓每個人成長”的辦學理念,著力培養“心靈美好、學業優秀、體魄健康、情趣高雅、踐行務實”的南實少年。創辦八載,南環實中正值蓬勃的成長時代,南實少年的成長故事同時記載著南環的育人華章。
課堂內外皆舞臺,提升全面素養
少先隊大隊長、共青團聯合團支部書記、蘇州市少先隊員形象大使候選人、蘇州市“學憲法、講憲法”演講比賽一等獎得主……南環實中初三(6)班的楊靜是老師、同學贊賞的全面發展的佼佼者,然而她告訴記者,自己剛入校時其實經歷過成績在班級墊底的“黑暗期”,快速成長是經歷了“蛻變”。
楊靜的小學生活是在上海度過的,初中跟隨父母搬遷到蘇州,入讀了地段學校——蘇州市南環實驗中學校。“可能由于地區的突然轉換,我剛來時非常不適應,曾經擅長的語文也成了弱項,這讓我壓力很大。”楊靜回憶說,語文老師給了她積極的引導。“我一度很害怕古文閱讀,但是老師教我試著去提煉文章中心和精髓,而非一字一句地讀懂。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后,我的語文成績也回到了原來的狀態。”她說。
南環實中的校園生活豐富多彩,楊靜就在這些舞臺上積累著自己的閱歷。她是學校蜂巢劇社的一員,該劇社獲過“蘇州市十佳社團”“蘇州市陽光團隊”等榮譽稱號,楊靜和同學一起出演的《威尼斯商人》也拿到了蘇州市中小學生藝術展演語言類二等獎。此外,楊靜還是南環實中陽光志愿隊的隊員,經常和同學走出校園、服務社會。“我從隊干部成長為團干部也離不開老師的指引。”楊靜說,德育處老師特別注重培養團員的自主能力,鼓勵他們獨立思考、策劃活動,大家鍛煉的機會有很多。
扎實走好每一步,規劃思維不可或缺
目前正在江蘇省蘇州中學校讀高二的何藝欣是南環實中2021屆畢業生,談起母校,何藝欣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老師課堂教學的扎實與生動。
“數學課上,老師的講解總讓我‘柳暗花明’‘絕境逢生’,即便是令人頭疼的‘動點圓’問題學來,也能趣味橫生。而我的語文課更是‘美麗’叢生。一次語文課上,窗外突然飄起了雪。老師停下了講課,讓我們看一看窗外的雪,用眼睛去感受《詠雪》中的‘撒鹽空中差可擬’和‘未若柳絮因風起’。原來古文中描寫的情景是真實存在的,那么形象、那么生動。那節語文課,我親身體驗到了生活中的語文,真正體會到了文字的魅力和語文的美。”
何藝欣如數家珍地講道,她的初中班主任堅持帶領同學們學會規劃學科任務分配、時間分配,大家從中受益匪淺。“初中的老師們就像校園里面的父母,不僅上課,還會關注到每個同學的狀態,幫助大家調適。”何藝欣說,因為在南環實中的學習經歷,她悟到了“扎實”兩字的含義,這個學習習慣一直堅持到了現在。未來,她仍將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下去。
從橋牌愛上數學,雙商一直“在線”
南環實中的橋牌社團在全市頗有名氣,南環實中2019屆畢業生譚赟就是在橋牌社團結緣了對數學的熱愛,他現在就讀于南京大學數學系。
“譚赟那屆學生,全班一起打牌!”南環實中橋牌社團指導老師朱老師提起橋牌教學,猶如打開了話匣子。橋牌是兩人對兩人的四人牌戲,是一項高雅、文明,富有哲理性、科學性的智力運動,有著“思維體操”的美稱。南環實中橋牌社團曾斬獲江蘇省中小學生橋牌錦標賽冠軍、全國中學生橋牌錦標賽團體一等獎等獎項,獲“蘇州市陽光社團”的稱號。
“橋牌是一個益智類游戲,對理科學習幫助很大,同時非??简灤顧n間的默契配合。我們隊友一起參加了許多比賽,每次賽后大家一起復盤、反思:失敗是在比賽中、生活中不可避免的,但只有同伴間、團隊間的相互信任才可以將問題慢慢解決。所以在這之后的生活學習中,在面對棘手的問題時,我都會沉著冷靜地去面對,并且會更多地考慮集體利益和團隊精神。”譚赟分享道。
在朱老師看來,橋牌不僅于雙商有益,更重要的是能培養學生好的德行。一方面,打橋牌需要絕對的專注和細致,不僅要考慮己方的配合,還要對于對方的牌做到心中有數,大腦全程處于高負荷運轉的狀態,這些特質都會促進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。另一方面,橋牌幫助學生學會如何安排時間,更好地發展踐行自己的興趣愛好。
學校名片
蘇州市南環實驗中學校成立于2015年,是由蘇州市南環中學校和蘇州市第二十六中學校合并而成。學?,F有教學班32個,專任教師137人,其中市級及以上骨干教師占比近六成,市(區)學科帶頭人20多人。學校秉承“學會堅守,學會改變”的校訓,堅持全面發展的育人觀,倡導“讓每個人成長”的辦學理念,主張遵循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,樹立“成長”教育品牌,著力培養“心靈美好、學業優秀、體魄健康、情趣高雅、踐行務實”的追夢少年。學校先后獲全國“雙合格”優秀(示范)家長學校、教育部首批“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學校”、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、江蘇省藝術教育特色學校等榮譽稱號。
(圖片由學校提供)